前几天读完了安.莱丝写的福音小说《我的名字叫耶稣~到迦拿之路》(启示),感触很深。
安.莱丝是美国畅销小说作家,以《夜访吸血鬼》系列走红文坛,成为美国超自然文学的代表性作家。然而,一九九八年,莱丝重拾基督信仰,重新归主之后的莱丝,将其写作专长运用在研究新约圣经,四年后,莱丝开始推出以耶稣生平为主题的系列小说,《我的名字叫耶稣~到迦拿之路》就是该系列的第一部,写作的时间范围从耶稣满三十岁前后,一直到耶稣「出道」,前往迦拿参加喜宴,使水变酒(第一次显神蹟)为止。
《我的名字叫耶稣~到迦拿之路》精采而扎实,虽然有一些小说家的想像桥段,但都合情合理,且最重要的是,不违背圣经以及基督教各宗派的基本教义,是符合正统神学框架之下所创作出来的福音小说,相当值得推荐给主内弟兄姊妹,以及还不认识福音,却因为近年来的《达文西密码》热潮对耶稣的生平与教导感兴趣(或说疑惑)的慕道朋友,毕竟退一万步来说,就算还不想信耶稣,但耶稣还是一个伟大的生命导师,提出了许多世人无法迴避的重要教导,了解耶稣的教导,是一件不至于那麼令人排斥的事情。
为什么我说莱丝的《我的名字叫耶稣~到迦拿之路》给我提了一个提醒?因为莱丝在这部系列小说的第一册里,花了很大的篇幅去处理「耶稣究竟有没有结婚?」这个问题。
自从《达文西密码》之后(早在《基督最后的诱惑》之前),一直有人在思考,身为人的耶稣,究竟有没有结婚?
对于外邦人来说,耶稣有没有结婚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有结婚也好没结婚也罢,耶稣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伟大的生命导师。只是,如果耶稣有结婚,但却看不出来,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达文西密码》就是以此作为切入点,带出了丹布朗想对基督教会所提出的提醒「基督宗教太过父权崇拜」,压抑了「女神崇拜」的面向,应该恢復过来。
当然,虔信的基督徒知道,基督信仰的教导绝对是没有偏向父权,而且十分重视女权的(只是在历史上的落实,的确有不光彩的部分),这是无可争议之事。
我觉得莱丝厉害的地方,在于她以小说的手法,尽可能地去逼近两千年前的古罗马帝国与加利利当地的犹太人的生活与思考模式,以重建历史真实的方式,以小说主角的口吻,自然地说出了「真相」,让你不得不信服其论证。
莱丝当然是支持耶稣没有结婚的,虽然她也认为,还没受圣灵的洗之前的耶稣也拥有人的情欲(耶稣是完全的神,也是完全的人),也会对男女之事感到渴望或好奇(他也受试探),只是耶稣知道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所以没有被诱惑,让「肉身服我」,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而莱丝认为耶稣并没有结婚的最关键证据,在于一个出生在两千年前的拿撒勒的普通犹太人家庭(工匠家庭),长子耶稣不可能到了三十岁都还没结婚,而他的弟弟却早已经结了婚。
原本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件,却因为时空环境的变化,人们对结婚的方式与年龄的变迁,而变成一个非常大且必须去处理的谜团,想来真是「当代主义」心态作祟的结果。
所谓的当代主义心态,指的是人们往往以今天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价值观念来量度古代社会,简单来说就是「今是而昨非」,以结婚这件事情为例,耶稣到了三十岁却还单身本身就是一起非常不寻常的事件,从耶稣日后的生平发展来看,判断为他已经知道自己的使命因而选择独身,应该更明快且有力的正确解答(符合哲学所说的奥坎剃刀原则),却被有心人士说成,耶稣是有结婚的,只是他的配偶存在的历史被后代教会因故而抹煞了(阴谋论)。
阴谋论很诱人,因为存在太多想像空间可以发挥,的确是写成小说故事的好题材,但历史上存在的阴谋论几乎都是错的(虽然讲的好像都是真的,但那只是欺负不了解历史细节的一般大眾)。
就算是阴谋论经常主张的窜改(新约圣经)论也无法成立,因为古代的圣经书卷是靠抄写员手抄传递,而非像今天一样是靠着印刷技术传递,因此,除非一开始撰写的时候就已经确定要抹去这件事实,而且是不同神学立场的人全都有志一同的讲好要抹去这件事实。
要知道,耶稣的神人一体论并非在其死后马上出现,而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神学辩论之后才确定下来的,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新约圣经只收录了某些书卷而放弃了另外一些,不是阴谋论所说的刻意打压排除,而是因为明显不符合教义而被放弃。而且就算是被放弃的异端福音书,顶多也只有偏重耶稣和妇女的关系较好的书卷,同样没有耶稣结婚的记载,说明了当时就算还无法正确了解耶稣身分的基督徒,也都知道耶稣并没有结婚。正因为耶稣没有结婚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所以圣经才没有纪录。
但因为两千年后的当代社会,是一个推崇自由恋爱,普遍晚婚,且迷恋爱情(爱情至上)的社会,刚好又是人类文明走到较为两性平权(推翻过去父权时代不合理的沙文父权主义),因而不免会有一羣人跳出来质疑,为何基督教会中的女性身分地位似乎也多被压抑,而会否曾经存在一位「师母」却因为推崇父权的门徒认为其存在有碍观瞻而将之从历史除名。
某种程度上,我支持这些透过小说虚构形式创造出一个「师母」存在的可能性,来提醒基督教会反思与重视女性权利的问题(还有过去假藉猎杀女巫之名迫害女性的不名誉历史),但要把没有的说成有的(像是小说《抹大拉的马利亚》那样的处理方式),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莱丝的耶稣生平福音小说厉害之处,就在于分寸拿揑得刚刚好,他透过小说回答了今天许多读者对耶稣的疑问,同时也带出了符合正统教会的见解,以生动而详实的描摹来引起人们的共鸣,跟着文字一起深入了解耶稣基督的内心与当时人们对于耶稣(弥赛亚)的理解,以及因为双方的认知差距而一再出现的冲突磨擦,藉此一次又一次的带出耶稣基督,我们的主之所以降世为人的最主要目的:让我们得以与神和好。
莱丝能够使用其文字专长服事主,是令人感恩之事,好的创作能够感染人心,对人的直接感动,是说再多大道理都无法胜过的。《我的名字叫耶稣~到迦拿之路》绝对值得一读。
最后,我想要帮丹布朗说几句话,《达文西密码》并非他所写的第一部小说(是第四部),却因为是他第一部走红于全球的小说,以至于许多不知情者单抓着这部小说就反省批判起丹布朗书中的错误神学引用。但是,如果考虑到他在之前所写的《天使与魔鬼》(有意批判天主教的教会传统的小说),不难发现,丹布朗其实是透过刻意引用那些异端神学教义来对正统神学发出挑战与质疑,而最终的目的是希望提醒基督教会重视两性平权与妇女权利的问题。因为小说是一种情节适时虚构但所传述的理念必须真实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更应该看重的不是故事表面所描述的情节,而是故事所想要传达的理念(我知道今天很多人,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否符合中產阶级道德观,看得比故事所欲传达的真实声音而重要,失去了解读潜文本的能力)。
如果说丹布朗有错,不是他提倡了那些异端神学(那些东西不是他的研究,而且早就存在了,而且在《达文西密码》问世之前,丹布朗是个写了三本小说却都不太大的无名作家),充其量只能说丹布朗掌握住了有争议才有话题,有话题才有销量这个祕诀,写出了一本小说,却变得超级畅销,人红是非多,各种放大镜检验的批判声浪也随之而来。
但其实,那是好事,任何能够帮助我们和人们谈论耶稣基督与基督信仰的机会,只要我们的信仰虔敬,护教学训练扎实,那些错误引用反而成了我们一次又一次见证上帝福音的机会(甚至得以引人进来教会),根本无损基督耶稣的荣耀,不是吗?
作者:王乾任 出处:基督教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