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北美教会兴起一股短宣热,有信徒一家大小趁著假期到宣教工场探访、也有人参与教会的跨文化宣教,有的人就在回国探亲时顺道参与短宣队,甚至有信徒一边旅行一边短宣。那牧者又如何看待这些不同性质的短宣?当他们要求牧师为他们差遣祝福时,牧者该如何应对?
列治文城北宣道会主任牧师余丹白为大家分析几种常见的短宣现象,余牧师把它分为三个类别:
一. 教会短宣队为回应工场的需要而呼召信徒参加,如到工场佈道或演出等。这种短宣多由教会经费支持进行,教会牧者通常在短宣队出发前为他们差遣祝福。
二. 信徒自己有感动要去,通常利用自己的专业或专长去寻找合适的工场,服侍有需要的群体。也有的是一半自己愿意去,一半由教会鼓励去。近来比较多信徒到巴拿马、东南亚、中东或中国等地短宣,如帮助偏远山区或老人作牙齿保健,帮他们补牙洗牙等,这类短宣一般由信徒自费,也有信徒向教会申请资助。
三. 信徒按自己喜好自费宣教旅行,即去旅行的同时也顺道短宣。这一类是信徒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旅行中揉合短宣的味道,如去中国行程中,安排到上海、杭州、北京等地游览,再在中途加入探访短宣工场。
余丹白牧师认为,以上几种不同的短宣形式没有对与错或好与坏之分,最重要的是信徒拥有正确的短宣概念与心态。如果短宣概念模糊,则容易造成短宣泡沫,即人去我又去的心态。他说,教会牧者当然鼓励信徒短宣,会眾参与不单有助个人灵命成长,也有助教会复兴。然而,牧者必须教导信徒正确的事奉心态,在他看来,以上三种短宣模式皆可实行,但要分清楚界线,不要胡乱高举教会之名大肆宣传,这才是教会的福气。如果短宣概念模糊或混乱,不懂分清类别,长远来说会削弱教会的宣教意识。
资料来源于《基督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