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杆,都安慰我。”(诗篇23:4)
我几乎跌倒,我的痛苦常在我面前。我要承认我的罪孽,我要因我的罪忧愁。(诗篇38:17-18)读大卫在患难中写的诗篇,心被深深震撼。痛苦、悔恨、哀伤,撕扯着诗人的心,也第一次让我感同身受。走进信仰生活三年来,我所领受的都是神大把的祝福,即使有些小患难,也是出于主爱的管教,当我顺服以后,主给我的爱也让对此甘之如饴。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深陷痛苦之中,几乎不能自拔。
我和母亲曾深以为自豪的一件事,就是领我的妹妹一家人信了主,在复活节后受的洗。没想到的是,七月初的一天,我妹妹剥开一个荔枝,里面一条又大又白的虫子,使她猛然受了惊吓,竟因此被魔鬼捆绑,我和母亲竭尽全力为她祷告,情况却越来越严重。
妹妹在家里是老小,性格温顺、内向,我对她疼爱有加。记得学生时代,我在全省的作文竞赛上得了一等奖,奖金自己舍不得花,为妹妹买了一条漂亮的红裙子,那是她第一条裙子,直到那时,我也没有穿过裙子。她和丈夫受洗后,非常渴慕主的道,买了两本灵修版《圣经》,参加各种聚会,为传福音大发热心。可现在却出现了这种情况,家中不信的人和她婆婆家都指责我和母亲,说是因为我们领她信了主才坑了她。我和母亲承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更为痛苦的是我不知道我还有没有勇气,站在人前理直气壮地传福音。我在主面前一遍遍地问着:“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我说,主啊,我所遭遇的,几乎超过我所能承受的,这痛苦已大大压伤了我。我如大卫那样悲怆地喊叫着:“耶和华啊,求你不要撇弃我;我的神啊,求你不要远离我;拯救我的主啊,求你快快帮助我。” (诗篇38:21-22)
我在痛苦之余,把我家信主前后所经历的事前前后后想了个遍,心中逐渐得了安慰。
十年前,父亲、母亲辛辛苦苦把我们四个孩子培养成一个研究生、三个大学生,都有了非常体面的工作,就在运气好得人人羡慕的时候,我最尊敬和爱戴的、才五十多岁的父亲却突然去世。那种“子欲养,亲不在”的痛苦过早地击伤了四个孩子,使我们很久走不出那个阴影。我的母亲也几乎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我们把母亲从老家带到驻马店,母亲在张楼刘姨的带领下信了主。母亲不但走出了父亲去世带给她的伤痛,身上原有的各种疾病也全然被主医治。母亲每天心里充满平安和喜乐,我们看了也为她感恩。
2007年夏天,我丈夫回家休假。头天还在公园拉双杠、健壮得像个运动员的他,忽然四肢瘫软,浑身无力,送到医院时连路都走不成,只好坐在轮椅上接受检查。检查结果,丈夫患上了一种罕见的、急性神经根感染疾病格林巴利综合症,致残率极高,有人因此病全身瘫痪。住院前两天,丈夫的病继续恶化,连手机按键都按不动。我几乎看到到了最坏的结果,整个人像被掏空了一样。躲到病房外的墙角里,被悲伤绝望吞噬着的我,仰天呼叫:“我妈妈信的上帝啊,到底有没有你啊,如果有你,求你救救我的丈夫!”当时我母亲回老家了,因怕她担心就没告诉她。这是我第一次呼求上帝,慈爱的神垂听了我的呼求,第三天,丈夫的病奇迹般地开始好转,他肢体功能的恢复速度惊人,到第十四天,他完全康复出院了。
虽然当时我并没有意识到是上帝的恩典,也没有因此来到主面前,但这一次的经历,却让我看到人的脆弱和不堪一击。丈夫是个非常刚强的人,因为比我大几岁,就喜欢我完全依赖他。于是他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成了我心中永远屹立不倒的大山。可是这次突如其来的灾难,却让这这座大山轰然倒下。虽然他恢复得很快,但毕竟伤了元气,体力大不如以前。此后一段时间,因为多年所仰赖的精神偶像彻底坍塌,我经历了极其痛苦的精神漂流,失落,彷徨,无所依靠,一直到我来到主耶稣面前。我越信靠主耶稣,越感到人的软弱和有限。我在主里找到了真正的心灵家园。
这些经历让我明白,一切都不是徒然遭遇的,因我父亲的突然离世,我们一家人认识了主耶稣;因我丈夫的疾病,让我知道人是靠不住的,我们只有永远依靠这位全能神!于是,我在主前祷告,亲爱的主耶稣,今天我们家虽然再次遭遇患难,但我要像约伯那样说:“难道我们从神手里得福,不也受祸吗?”(伯2:10)“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伯42:5-6)我坚信,因为有你的看顾和保守,“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林后4:8)我要在患难中数算你的恩典,在困苦中呼求你的名,在泪水之中存着盼望,在风雨之后见到彩虹!
凭着信心,我和母亲不停地为我妹妹祷告,母亲甚至多次禁食祷告。教会的牧师、长老、同工,和弟兄姊妹也多次到家里为她祷告,现在她的情况已大有好转。
主耶稣说:“我所作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是的,“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是神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
我的神,你是我的山寨,是我的岩石,是我患难中的依靠!“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杆,都安慰我。” (诗篇23:4)
(作者:祝慧灵 来源:韦长安的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