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校园,「班长」等「领袖生」其实都是「服务生」。领袖生通常获授一些权力,目的是让他们有效地履行服务责任。因此「领袖」跟「服务」的双生互动关系,是人人明白的学校生活。可是在追名逐利的成年人世界,「领袖」跟「服务」却频频脱钩。
在往耶路撒冷路上,耶稣再三的清楚讲及自己快将遇难了。然而利欲薰心的学徒却是连连曲解,总以为耶稣快要执掌权势。于是愈是趋近旧京城,各人愈是着急自己未来可能登上的权位;结果发生争相抢上位的闹剧,其中有人甚至自负可以承受各种艰辛(杯、洗)。
耶稣循循善诱,一语中的指出世俗(外族人)价值观的不足。很多人醉心于作领袖,为的不外是拥有权力,是要满足自己的欲求。然而跟随耶稣的人,取态却大不相同。若要作领袖、具权力,这些都只是履行服务的管理过程,至终的目的是服务人群,是满足被领导者的需求。
耶稣并非否定职位、角色、权责、管理、...,他公开的「立了十二个人」(可三14)。耶稣强调的是,在这些运作之中必不可缺了「虚己」的心态。作领袖的千万不能视之为个人的威风成就,谋利阶梯。领袖必须具备为人设想、造福他人的大公无私心怀。
显然,耶稣心意中的理想领袖,不单需有相符的知识和技能,不仅需有清晰的定位和权责,还必须具有一项产生画龙点睛、如虎添翼作用的心态,就是「虚己服务」。耶稣指出领袖的位份「预备了...赐给谁」;大概就是赐给那些懂得「虚己服务」的人。
我们不妨虚心的检视一些处境。主理教会的领袖啊,信众不是你达成指标的任用棋子;你却要让信众可以尽力经历神、事奉神。公司店舖的主管啊,雇员不是蒙你怜悯才有收入的赚钱机器;你却要让员工能绽发生命所长。为政管理社会的议员高官啊,民众该不是你心中的什么,又该是什么呢!
在耶稣眼里,能够「虚己服务」的人就是在履行著领袖的功能了。耶稣的言训确实逆转世俗。在位的「作威作福」领袖只是「伪领袖」,平凡的「虚己服务」者却是蒙主「赐给」作「真领袖」的角色,正向的建立著社会。也许我们再要「像小孩子」(可十15),从「领袖生」到「服务生」,跟随耶稣服务人。
作者: 区伯平(宣道会香港区联会义务牧顾长) 出处:基督教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