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类福音 〗 思想符类福音中耶稣对新生命的教训,首需注意的是国度的性质。我们已探讨过国度的教训与耶稣使命的关系(见第四章的讨论),现在要探讨国度教训在每一成员生活中所应有的实际表现。耶稣是否有指出,内在的能源是使门徒能彻底实行这构想的根源?还是期望他们能作成他们自己得救的工夫?我们已探讨过符类福音对恩典的教导(见上文有关恩典的讨论),其中叫人注意到,假如人能活出神所希望的生活,主要是由神自己开始的。不过,符类福音并没有记载任何类似约翰著作和保罗书信中活在基督里的特有教导。 在这些福音书中特别提到这主题的间接经文,唯一需要解释的,是那些显示出耶稣门徒将与耶稣本人有密切连结的经文。这些语句被用作证明保罗的神秘主义是出自耶稣教训的证据。逼迫(参太五 11)和殉道(可 八 35)将因耶稣的缘故而临到众门徒,原因是他们与他认同。在差遣十二门徒时,耶稣说:『接待你们的,就是接待我。』(太十4O)他『真正』的亲戚,是那些遵行他旨意的人(可三35)。那些为他的名接待一个小孩的,就是接待他(太十八15)。绵羊山羊的比喻中,那些接待有需要之人的,被称为就是接待他(太廿五35)。以上这些经文,在在显示了一种团契的精神,这些思想在使更清楚表明『在基督里』和『与基督同在』教训的意义上,至少建立了一些基础,尤其是在约翰著作和保罗书信中。 〖 约翰著作 〗 约翰福音有数段经文,记录耶稣讲到信徒与他自己或与神之间不可思议的连结。这观念也常在约翰壹书出现。最特出的意念是『住在耶稣里』,或单纯的『在耶稣里』。这对认识保罗书信中『在基督里』的观念,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并使我们从而能明白其意义。 在讲论生命之粮一段,称凡吃基督的肉、喝他的血的,就常在基督里(『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约六56)。『常在』的观念,尤其在耶稣临别的赠言中多次出现。约十四1O,耶稣问道:『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么?』他应许门徒,到那日他们就知道他在父里面,父也在他里面(约十四2O)。他也为门徒祈求,『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来』(约十七21)。这些经节中,父与子的连结都被视为信徒在神里面生活的样式。葡萄树的比喻,在约翰福音十五章里表现了双重常在他里面的观念:『你们要常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约十五4;参十五5)。再者,除非枝子留在葡萄树上,否则就变为无用。枝子将不能结果子,也必枯干掉下,被火焚烧(十五5-6)。耶稣表白,他自己的生命是他子民生命延续的中心,没有比这比喻再真实而深刻的了。他甚至说,凡常在他里面的,他们所愿的,祈求就给他们成就(十五7)。这种惰况,唯有当基督的意念灌输在信徒心中时,人才能理解这话的真实。 此一类型的神秘主义,因同时伴随人的伦理意念,因此截然不同于希腊的神秘主义。这一点在约翰壹书特别明显。凡人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照主所行的去行(约壹二6)。再者,他也必须遵守神的命令(约壹三24)。住在基督里的,要生发出最高超的爱,因在我们里面的,是神自己那无可比拟的爱(约壹四12)。更需要留神注意的,是说凡住在他里面的,就不犯罪(约壹三6)。这呈现出基督徒完全(即无罪)之理想的消极一面。住在神里面所产生的果效,是如此关系密切,以致约翰能够说:『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神也住在他里面』(约壹四16)。约翰壹书出现了极多次『住』的意念(参约壹二 6,24,27,28;三 6,24;四 12-13,15-16),显示约翰发现在新生命中强调生活能力的来源有其特别的需要。在信徒认同基督上,是一种全然的认同。并且,约翰毫无疑惑地说,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主里面』的(约壹二 5;五 2O)。 约翰福音与约翰壹书的教导型式,与保罗的『在基督里』和『基督在你们里面』的教训,是极为相近的。虽然约翰的经节,不论在数量上或发展上,都不如保罗的经文(见下文),但因这些经文能十分确定保罗的『联合』观念是源自耶稣,所以也极具重要意义,除非我们认为约翰的语句是后来的发展,而不是耶稣原来的话语。然而,如果保罗的概念是那样独树一格,需要我们探究其渊源,那么保罗的概念也真是富革命性了。可是,我们除了视『住在他里面』这种言词是源自耶稣亲自的话语外,似乎再没有其他更合适的解释了。 我们需讨论关于约翰看永生(zoe aionios)为今世之事的特殊观点。信徒在基督里,现今就已得永生(约三15-16;六40,47)。这新生命的性质,是由信而得的。值得注意的是,约翰福音第一次表达这事,是在谈论天国之时(约三 5,15)。约翰福音中的『永生』,似等于符类福音中天国的教导(参可九43-47,该处的『永生』就等于『天国』) 『永生』和今生之间,并无冲突。约翰福音中之永生,与符类福音所强调国度的现今性信息是相符的。后一情况,我们可说,那指向将来的,也同时是现今的。所以,本质上是『永远』的事物,也同时成为现今的实际了。『生命』的主题在约翰福音中最为重要,如在约廿31所显示的。它指向一种新的生活态度,提供了住在基督里的体制。我们得从约翰的二元论立场来研究今世/永生的生命,包括比较什么是天上的和什么是地上的。信徒现今所享有之生命,是天上的生命,本质上是属神的。约翰壹书中,也有『永生』的观念(参一 2;二 25;五20),其中与神相交的概念就与此深相契合。 〖 使徒行传 〗 本书叙述早期基督徒活动极多,讲论新生命之品质却极少。除了神呼召人悔改相信,本书没有对信徒信主后的新生命有什么指示。不过,圣灵的活动则一再强调他在新生命中的真实性。的确,阅读使徒行传给人一种印象,即全书除了讲论靠圣里引导生活外,似乎再没有讲论别的什么了。在这方面,正和约翰与保罗的著述吻合。虽然没有『在基督里』之词,『在圣灵里』也只用了一次,但多次提到被圣灵充满,是因圣灵住在他们中间的缘故。虽然文字上在十九21用了『在灵里』一次(中文作:保罗『心里』定意),但意义上却与保罗书信所用的不同。在使徒行传里,从这个早期教会的历史是一群被圣灵充满之子民的历史,不难看出圣灵充满和较神秘性质之灵里联合间的关系。 〖 保罗书信 〗 使徒保罗在说明神对他百姓的救恩计划方面,比新约其他作者更为详尽。他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释其神学上的结果,有的与其他经卷中相同,有的则不同。 我们首应注意的,是使徒虽用『永生』一词,却并不强调(像约翰著作所强调的)。他的现今真实性,主要是显在未来的继承上(参罗二7;五21;六22;加六8)。但是,保罗所强调在基督里的生命,却强烈显示是一种今世的生活。我们察验保罗对新生命之研究,必须不离开像约翰著述中所强调的生活的新素质。 与基督联合 保罗以互补的方式来解释与基督联合,他一方面追溯以往,一方面也展望未来。鉴于保罗亟言人之需要(见第二章人与神之关系的讨论),他自然关切到神对待信徒生活中犯罪的后果。 在上下文中,我们注意到他所用洗礼一词的象喻(关于这礼仪,将在第七章讨论)。洗礼所象征的意义,是认同自己于基督的死和复活。最典型的答案是罗马书六章,不过其他书信也一再重复这个基本观念。当保罗说:『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是受洗归入他的死么?』(罗六3),清楚显明他是在提醒人注意与基督同死的实情。就像死是历史之事实,信徒之同死也是某种的历史事实。换言之,当基督死在十架上时,所有与他联合的人也已死在十架上了。这隐含着一个事实,就是当一个人将自己信托于基督时,他也立即被认同于死的事实。在你能有份于基督的复活生命之前,认同于死的事实是必须的。 我们也需注意,保罗并不认为因有一群人都个别认同基督的死,它就提供了构成团契的共同基本条件。保罗的概念是:团契本身是以团体的概念认同基督的死,且每一信徒也个别认同于团契。他们是被洗进一个身体(林前十二13,亦参加三 27)。这两者之间的重要差别就在这里。虽然信徒是在身体上认同基督的死,但亦包含这死对基督自己也是独一无二的涵意。为此,保罗讲到基督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在肉体中定了罪案(罗八13)。 前半句似指『犯罪的肉体』,也就是活在罪支配下的生命,已在基督死在十架时被治死了。根据这一看见,基督徒乃是一群认同于新生命的人,过去支配他们的犯罪的肉体,今天再也不能作他们的主了,因它已被钉在十字架上,虽然这并非意味着从此以后新生命中就一无障碍了。因这事实,就引入了信徒必须逐步成圣的概念(见下文详论),这过程就是将所有已完成的事实,应用在每一个信徒的每一种经历里头。罗六11,在谈论受洗归入基督的死时,保罗发现他应该敦促读者去思考他们自己是『向罪算(看)自己是死的,向神算(看)自己是活的』。他们需要发展这种心态,虽然这是建立在救赎历史的事迹上的。向罪算自己是死的,就是除灭那罪的权势。 由于前文说到悔改和相信是归属基督身体的必要先务,因此我们需问:洗礼在当众承认『在基督里』一事,究竟扮演到怎样的角色?连于基督的死与复活,是在信徒相信的一刻,还是受洗的时候?保罗当然认为是在受洗之时。不过,他是否以为只有藉受洗才可能表示认同?换言之,是否以受洗为连于基督的圣礼?从他没有在相信和受洗之间另外插入诠释,无庸置疑地,可以相信他必定否认没有信心而受洗的有效性。他必不以为外在的礼仪是神藉以赐恩的一种方式。由是我们毋宁确认,信徒是在相信的那一刻,也就是自己的罪身已被钉死的时刻,已经与基督联合为一了。加三23-27说得很清楚,保罗确信,那因信基督耶稣的,都是神的儿女,而受洗的,也都是『披戴基督了』。就保罗而言,得为子嗣与披戴基督是分不开的。 保罗说到许多因基督之死而得以结束的事物,它不仅使人向罪死了,向律法也死了(罗七4ff.),他在此形容以前的律法是一掳掠百姓作俘虏的征服者。向律法死是与向神活着相连(加二 19)。我们目前不能轻率地进入保罗看律法为无用的结论(参罗七12),但律法的果效的确使人感到自己是被掳掠的,因为人无能满足律法的要求(下文详解)。而今,凡与基督一同钉死的信徒,就已从律法的禁锢中得释放了。他们的生活为人,已不再受律法的束缚了。 对世界的看法也相同,因保罗称基督徒乃是已脱离了『世俗的小学(stoicheia)』(西二 2O)。不论这句话的译法如何,向『世界』死显示出在保罗心目中的世界,是最能控制人的。在加四9,他也阐释同样的概念,如『儒弱、无用』。这虽可能是指律法,但更可能是因想到加拉太信徒信异教时的生活。与基督同死,指全然与支配人生活的罪、律法和世界断绝关系。死的比喻也许是保罗神学的初阶,因他藉复活主所昭示新生命之必备素质,极深刻地展示了旧生命与新生命之间,壁垒分明,两不相涉的差异。 洗礼的象征,事实上最着重于信徒的复活生命。至于死是如何,复活亦是如何,这是兼指团契和个人。教会被视为一个在基督复活时已进入新生命的团契,虽然这必须承认是在每个个别信徒生命中的。复活的经历,系指团契的共同经历,这在西三1ff是很明显的。这一段称信徒的生命是与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这是同死的结果。也就是说,生活有了一个新的中心,虽不如旧的熟悉,却是更加实在的。他们寻求更高的事物,他们的思想型态是更高之型态。复活,也包括生活方式的全然更新。旧的生命必须断然治死,这是它的归宿。反之,新生命必须被拥抱。 保罗以脱去旧人、穿上新人来比喻基督徒更新的过程(西三9ff.;弗四22-24)。这观念导入成圣的程序,亦将与下文讨论。对这一点最应注意的,是一种明确行动与继续过程的结合。由于基督复活这一历史事件,教会乃由复活基督所统治(即在天上),但他的复活生命要不断在地上见证自己,需藉由信徒身体的渐进成圣来实现。 在基督里/在灵里 由认同的观念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要对保罗所强调的另一特性--即基督的内住--作一探讨。他有时称信徒在基督里,或在圣灵里;有时又称基督或圣灵住在信徒里。其实这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足的,其间并没有冲突或矛盾之处。 我们要先注意保罗的『新造』概念。这是当信徒『在基督里』所产生的结果(林后五 17)。保罗使用现在式的动词(『他现在是新造的人』),乃是指所有『在基督里』得蒙新造,是一个即刻、当时的事实。这词句是指一种根本上的改变,在一个人变成基督徒时的改变。不过,『在基督里』对『基督徒』言,远比任何一种词句所能表达的意义更深、更广。因他深刻表示,凡发生在基督身上的,那在基督里的都受同样的影响。信徒能成为新造,是因基督得着了新造。不过,保罗所说的新造,到底是什么意思?『在基督里』的确切意义又如何? 由于他所说的新造是现在的事,不是单指将来的实体,因此我们应先判定信徒被称为『新造』的确切概念是什么。无疑地,这新造必连于过去的历史事件,即耶稣的死与复活(参林后五15)。只是,他并不是按一般人的方式来处理耶稣的历史事件(『虽然我们凭着外貌认过基督,如今却不再这样认他了』,林后五16)。他从基督的死所看见的,超过从耶稣以人的身份而死所看见的。他也看被敌对的属灵权势所支配的旧造已经死亡,以及一个凡事以基督为中心的新造已经显露。 有人以为教会就是新造世界的原型。照这说法,教会就不能被看成是教会组织的团体,而是一群共同享有以基督为中心而生活的一群人。新造,包含了新的生活原则、新的道德观念和新的思想型态。这不仅影响个人,也影响到整个团体的共同概念。保罗论到神在基督里与世界和好,这世界似指世界的秩序。他看旧有的秩序,就基督徒言,是真的已经过去了。不过,这不是指现存的世界秩序有任何可见的改变。在保罗的观念里,每一个继起的基督徒团体,都能定睛在十架上,并知道这悖离神的旧有秩序,已经有效地被拆除了。 按这样一个已经存在的新造的背景,我们理应探讨『在基督里』更丰富的涵意,因为对新造的认识只发生在那些『在基督里』的人身上。在现实历史情况中,从实际与潜在的显然对比来看,我们若要了解『在基督里』的意义,便需研究这两者之间这种张力的情势。 为了解保罗『在基督里』的确切意义,产生了许多对这词意的不同解释。有人以为这是神秘主义影响使徒的明显证据。另有一种理论主张,介系词『在……里』(en)必须看作是指它的位置,但这只有在基督被看作是一种弥漫万有的灵时才有可能,也就是说基督是信徒存活其间的某种属灵气氛。我们不应认为保罗和他当时的东方神秘主义有相同的观点,因这明显颠倒了保罗神学中的道德架构。一个在基督里的信徒,不是专为等候被带入一种狂恍的属灵境地,而脱离了实际生活的过去与未来。当人『在基督里』,他就经历了道德上的转变。这种解释的长处,在于能成功地将现在的道德行动,解释到耶稣过去的历史之中,但也有弱点,就是把基督的位格溢流到圣灵的位格中去。这种解释所根据的,是一个不完全的基督论。 所有对保罗『在基督里』的解释,都需将历史的基督与现今的经验结合起来解释,否则就无法通过他人的考验。不过,上述的道德神秘主义的解释,不是唯一的神秘式解释。另一种看法,以『在基督里』即『在教会里』,因此新生命就是藉由教会而来的。他们认为,属于教会的信徒,就是属于基督的身体。这样,『在基督里』就以教会组织的方式来诠释,而每一个信徒也就藉着参与教会而实际分享神的生命。这种看法通常都是以圣礼的进路来看待教会的功能。新生命就是活在社团(不是个人)新标准中的生活可在基督里』是以社会的观点来看的,但只在基督徒的社会--教会--中有效。这种看法主张,我们应以严肃的态度来看待历史的耶稣和信徒社团间延续的关系,也就是说,教会是道成肉身的延伸。但由于这看法奠基于假定保罗乃极富神秘主义色彩者,因而掀起了许多辩论。 另一些解释保罗思想的人,宁愿把重点放在正面的行动上。对『在基督里』的涵意,他们宁可从基督与信徒的联合行动来看,而不愿从本体上的合一来研究。他们认为,当人『在基督里』时,是被带进了对基督的服事里,因此这经历和神的召命无法分开。然而,这看法并没有顾及新造的现今事实。它只是朝向那些『在基督里』的目标迈进。它完全的显明,只能在未来发生。 另一种立场认为,以前奴役世人的那些执政、掌权的,现今已在历史中被击溃了,因而产生了另一种新的情势。因此,『在基督里』是一种新的情况。这观点与受新生命的感召不同,因它太集中注意力于从敌对势力的辖制中得释放的新环境。这个新情况是指信徒现今不再受恶灵的控制,乃受神灵的管治。『在基督里』是仍在神仇敌的世界中,但不再受仇敌的辖制,耶稣就是最好的榜样。这种解释有一个长处,即认为『在基督里』这概念是现今的状况,也包含了整个的创造而不用假设新形势。基督徒成为拥有他们前所未有的自由的人(参罗七25)。 我们已经研究过对保罗特殊表达的不同意见,在此应对他的用法作更详细的研究。我们虽不能确定en(在……里)已包含了一切意义,但至少有时可有凭藉的意念,如『藉』(『因』)基督耶稣成圣(林前一 2);藉基督称义(加二17);靠或藉主耶稣求(帖前四1)。有时保罗又用作普遍的意义,如致候词中的『在基督里』(罗十六3),这几乎是代表『基督徒』身份的有力表达方式。以上的例证虽然已够多,但若能设定某些与基督合一的概念,或许其意义就更加丰富了。 在试图为保罗『在基督里』的经节分类时,我们发现他有二种主要的表达方式:第一类应用于人;第二类适用于抽象事物。第一类首先注意到『神在基督里』,它是解释『在基督里』的关键所在。保罗的意思是,在历史上发生的基督使命的实现,乃是神的作为(罗三24,因基督耶稣的救赎;西二 15,将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掳来;罗八39,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原则亦可同时应用于信徒,只是有截然不同的重点罢了。信徒在基督里的事实,是保罗思想最具特色之处(参罗八1;林前三 1;林前十五22;林后五 17),和『神在基督里』有相同的层面,亦即合一的概念,这引至对行动作为的认定。 一个特殊的例子,是使徒对自己使徒职份的观点。他在皈信者中的事工(林前四15);向他们讲道的态度方式(林后二 17;腓二 1);在他们当中的劳苦(罗十六 3,9,12);像犯人一般的处境(腓一13);他的软弱(林后十三4)和刚强(腓四13),都看作是『在基督里』。当保罗讲到整个团体『在基督里』时,他也同时强调个人(参帖前一 1;腓一 1;帖前二 14)。所有对个人是真实的,对团体也是真实的。然而,保罗对这二种概念是否在他心里作了区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第二类『在基督里』的例子,是指抽象性质的。如一个基督徒的聪明,是由于他『在基督里』的素质(林前四 1O)。保罗称自己『在基督里』,等于说自己的整个生活形态都在基督里的管治之下(林前四 17)。属灵的财富被描述为『在他里面』(林前一 5)。信徒的目前生活,是『在基督里』的生活,这是为了与非基督徒所过的生活有所区别。后者既陷在与神隔离的世界的政权之中,基督徒则是在另一完全不同的政权之下。保罗在此的教义非常清楚。基督徒在现今世界中,除了『在基督里』,没有其他选择。旧人怎样『在亚当里』,新造也怎样『在基督里』。在基督降世之前,万物都因亚当的悖逆而受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唯有新造才能摆脱那些伤害的影响(参罗五12ff.;见第三章有关亚当神学一段)。 以上讨论都未提到同义词『在圣灵里』这片语。保罗用这片语,是为使人明白他怎样看基督徒现今所处的新地位。有人把基督和圣灵等量齐观,宣称今世灵意化的显现已取代了基督的位格。有人则认为这种基督论有所残缺,但根据林后三17(『主就是那灵』),基督确实几乎等于那灵。这类主张,我们已在第五章讨论过。本章着重讨论它与『在基督里』主题的关系。按经文显示,保罗看基督徒的生活,是被圣灵管治的生活。基督徒『不再在肉体中』,而是『在圣灵中』(罗八9)。由于保罗在同段上下文讲到的圣灵,事实上就是基督的灵,因此无可避免的结论是:『在圣灵里』和『在基督里』必然是同一件事。所以,一切在基督里所产生的确实改变,也唯有藉圣灵的工作才能完成。 有鉴于此,我们会问,保罗所认为信徒『在基督里』的地位和圣灵现今的作为之间的关系如何?他是否看圣灵为继续在地上施行救赎计划的基督?经历圣灵,是否就是团契在经历基督?无疑地,依保罗看,从神在基督徒身上继续的工作来说,基督与圣灵之间并无区别。基督既已升天,他唯有藉圣灵住在信徒身上(所以『基督在你们中间』和『圣灵在你们里面』可以互换,见下段讨论)。不过,假如保罗没有区分二者的功能,他也并没有因此混淆了二者的属性。或许我们可以说,『在基督里』是静态的,是新造的根基,而『在圣灵里』则是动态的,是以无比能力导引新造出现的。后者的现象,使我们清楚看到那在新造背后的,不是一种非位格的能力,而是具有位格的神的灵。 保罗以这二种方式讲论,目的是要读者认识到,藉着圣灵他们就能与活在历史中、但现今已高升的基督连结。这种『在基督里』的连结是如此真实,以致不必担心读者会误解他的意思。但这不是因为当代已有这类话语使他们不致误会,而是因为他们曾和保罗一样,经历了『在基督里』与他联合的真实经验。这就是使基督徒经验如此独特的因素。 内住的基督与圣灵 保罗对基督与信徒关系的认识是这样丰富,以致他在『在基督里』之外,又以『基督在你们里面』来补充。同样,『在圣灵里』也有内住的圣灵作补足。这些观念都不是由信徒控制的,而是由另一种力量来管制的。它比任何别的形式更主动和积极。它在表现上虽和新生命极为类似,但仍有其不同的特点。 加二2O:『如今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显示保罗意识到内住的基督。这内住的基督已取代了钉十架的我。不过,这不是保罗特有的经验,而是一般人正常应有的现象。在弗三17中,保罗祈求神让以弗所的信徒能明白同样的经验:『使基督因你们的信,住在你们心里』。他论到神拣选人来明白这奥秘时,称:『基督在你们心里成了有荣耀的盼望』(西一27),保罗知道他所称为奥秘的这观念不易被人了解,但却知道这是个不折不扣的真理。这段经文极富意义,因它也具有共同的性质,可以应用在信徒团体上。在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信上,保罗质问道:『岂不知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么?』(林后十三 5)在罗八9,保罗称基督之灵的内住,也是所有信徒都应有的经历。 与内住之基督密切连结,且几乎不能区分的,是圣灵内住的概念。事实上,书信中提到内住的圣灵比内住的基督更多。典型的一段是罗马书八章。不过,保罗的所有书信都传述圣灵恒久在信徒心中作管理的工作。他对罗马的信徒说:『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罗八9)。『属肉体』与『属圣灵』的相对用法,是保罗论述的特色,对正确认识内住圣灵的观念至为重要。这隐含了一个全然不同的生命原则的意义。就某种意义而言,神的灵占有了信徒,成为圣灵的殿(林前三16;六 19)。圣灵在他们里面的同在,是他们得位份、产业的保证(林后一22;五5),是圣灵与信徒的心同证他们是神的儿女(罗八16)。保罗甚至认为,他自己正确的判断都是因住在他里面的神之灵感动所致(林前七4O)。 使徒保罗从未在基督的作为与圣灵在信徒心中的工作之间,作重要的区分。内住的基督,只有靠赖内住的圣灵始能行事。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当保罗提说内住的基督时,他唯一指的是复活的耶稣,此外不作第二人想。保罗的神学思想,从未规避历史的耶稣与内住基督之间本质上的连续性;当他解释『基督住在你们里面』时,对这二者总是公平对待的。同时,保罗这『内住』的术语,也没有人敢认为是可以轻易明白其精确涵意的。 有人从神秘的观点来解释它的涵意。假定基督内住的意义,是把人升到一个更高层的存在空间的意思。简言之,就是人的生命中注入了神的生命。当程度到达极限时,人便被神性化了。就我们所认为的,只有当我们相信保罗所说的基督在我们里面的意思,是讲到神那非位格的生活原则注入到我们里面,并且占有我们;这样的神秘观才能站得住脚。这种『内住』的概念是严肃的,但这种说法对保罗来说是公平的吗?它的根本弱点在于把基督非位格化了,它把他变成仅仅是神化的注入而已。若不强调基督的位格,保罗书信中的许多经文都将丧失它应有的能力。保罗从来没说,这是某种神生命的流出住进我们里面,而是说基督或圣灵住在我们里面。另一个弱点是,这种神秘的解释是根据人已具有与神相同性质的假设,也就是说,它根据了一种并不充分的人论来发展。 其他诠释保罗这种『内住』经节的人,当然有不同的见解。他们认为,保罗的实践性大于神秘性。撇开这种类似神性化的人性改变的看法,他们坚持以保罗是想到一位客观的基督:在我们外面的基督,他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就完全的献祭行动,如今藉着我们的信心而变得意义非凡。这种看法,差不多等于是说基督因信住在我们心里。正如神接受了基督,他也因此接受了相信他的人。根据这种诠释,基督总是藉行动彰显他的同在,而不是某种神秘的注入。只要信徒主动地顺服,便等于是基督内住他里面。于是,基督徒的生活被视为是与基督的合作行动。有人反对这种看法,认为这并非保罗『基督住在我们里面』的概念,这类批判颇值得注意。我们应称赞此看法保持了位格的基督实际内住的同在,但它并未解释保罗『基督住在我们里面』的意思。 在上述两种意见之间还有另外一种看法。他们视内住的基督是以属灵能力的方式来说明的。换句话说,内住的基督被视为内住的圣灵,他时时在大能中运行。保罗对福音的观点,即是集中于这大能上(罗一16)。基督徒的原动力直接由神而来(弗三 2O)。这意思是说:住在里面的基督造成能力生活的结果。神在基督里的大能,如今已经垂手可得了。那里有神的灵彰显出能力的生活,那里就有基督内住的凭证。如果我们看圣灵就是基督,那么这种说法就容易明了了。然而,这里的问题是:我们如何保持基督的真实位格,而不致变成神秘主义的属灵化呢? 在最后的分析,我们必须承认无法得知保罗对内住基督的确实意义。不过,保罗并没有显出他怕读者把握不到他的意念的迹象。他认为,他们能立刻抓到新生命中『基督在你们里面』的概念。一切的生活都需从此以基督为中心,而保罗的读者也能体会到,只有藉着圣灵大能的运行才有可能。这绝不是神性化,而是信徒已被摆在一个不断倚靠大能的地位上,全然不再以自己为能力的来源。 归入基督 从保罗的观念中看到『归入(eis)基督』与『在(en)基督里』的意念并列,并不足为奇。罗六3出现『受洗归入基督』,似乎是说洗礼是我们成为『在基督里』的条件。如此,则这两个关系于基督里新生命的表达方式,本质上就没有什么区分了。另一段圣经,是把『在基督里』和『与基督』密切关联。如果后者的意思是指集体的概念,那么『归入基督』的意思就不仅是归入基督徒的团体而已,它也必须包含对基督位格的认同。在加三 27更为明显,在此把受洗归入基督连于取消社会、种族与性别的歧视。本段经文也是把『归入基督』与『在基督里』并行,而没有清楚区分。凡在基督里的人都『成为一』的强调,加重了『归入基督』套语的集体性质。 受洗归入基督的概念,也出现在林前十二13,虽然『归入基督』在此是用『成了一个身体』的套语来表示。这说明了圣灵的洗是归入这身体的起点。而身体,则代表基督的教会,一个集合的整体;因此『归入』(eis)一字在句子中的力量必须给予十足的份量。林前十2『我们的祖宗』也都『受洗归了摩西』这句难解的话,曾有不同的看法。由于以『归了摩西』和『归入基督』作比较,有人认为不过是像跟随摩西的意思而已。因此,类似的基督教套语也都等于『奉基督的名』的意思了。另一方面,有些人认为『归了摩西』的说法并非常态,而是根据基督徒与基督联合的构想而有的。 我们必须注意,将『归入基督』和洗礼相连,不是在『信』以外保证洗礼会附加任河魔术性的意义,因为保罗从来没有提到这类的话。事实上,他在这个起始阶段对圣灵工作的坚持,足以表明信心是必须的,因为信心和圣灵在个人身上的运作是牢不可分的。 披戴与脱去 放弃旧生活拥抱新生命的过程,是成圣的主题(我们将在下一段探讨),不过也有一些地方是属于新生命主题的,尤其是在保罗书中出现两次的『披戴』(也就是『穿上』,罗十三14;加三27)。我们应探讨『披戴基督』与『在基督里』,以及基督在我们里面的关系是什么。 罗十三 14明显表示,披戴基督是受肉体和私欲支配的对立。这是说穿戴上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使自己一切的行事为人与基督相称。这里的『披戴基督』并无神秘性的暗示,反而可以看作是接受基督徒生活原则的一种隐喻。但是加三27却有更多的涵意,因它与基督徒的洗礼相连结(『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这是象征新受洗的人穿戴了一件新衣服--基督。再一次我们看到圣经将新生命对比旧生命。这种意义与罗六3受洗『归入基督』互相交映。它几乎是说,受洗的人被洗进一个新的领域,而在象征上就像是披戴了基督。 使徒保罗也在其他地方运用『披戴』的暗喻。他说到基督徒要『带上』兵器,要『穿戴上』全副军装(罗十三 12;弗六1O),或『穿上』不朽坏的或不死的(中文作『变成』,下同,林前十五53-54)。这一切都在暗示一个新的情况或新的迈进。循着这条路线,我们就注意到保罗提说穿戴新质素或新人的典型经节(弗四24)。他的意思不是说在旧人身上加上新人,而是实质的变化。这关联到心思的更新。它的模式不是在弥补『神的形像』的缺乏,而是以公义和圣洁的方式来表现;这在旧人的本性上是全然不可能的。西三 12『存』(原文作『穿上』)的过程,与怜悯、恩慈、谦虚、温柔、忍耐和最重要的爱心等德性相连。 保罗究竟是要促进人性的天然本质,或是要信徒领受从未经历的基督徒特殊素质而作为基督徒生活的新准则?似乎是后者较为可能,因它较契合『披戴』的暗喻。在基督里,信徒蒙召去拥抱这些被视为当然的德性。一个人在『在基督里』以前,当然也会有怜悯的行为,但基督徒的怜悯(其他德性亦然)却成为他心中一种恒久的态度。 保罗不能只想到『披戴』一种新的素质,而不着重『脱去』旧有的必要。消极方面和积极方面都同样重要。事实上,消极面往往衬托出新素质的积极方面。这类的经文有三处。在罗十三12,劝慰读者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显明脱去与披戴是同时的,也是一体的两个方面。光明和黑暗是绝对互相排斥的。基督徒的生活,就是要脱离原以为完全自然的一切行为。 在西三 5ff,保罗提供了一系列恶行的清单,要基督徒『治死』它们。清单中包括心思上的罪,如污秽、恶欲和贪婪。把这些治死的意思,又一次是属于人类智识状态的根本解决方式,也就是等于一次道德的革命。旧人性及其行为必须断然除去。但保罗的意思是否说,每个人在穿上新人以前必须先脱去旧人?若是这样,那将给每个人带来沉重而难担的担子,也会给那些对保罗思想作过合理研究的作品一大耳光。唯一合理的诠释,是以『披戴』与『脱去』为一个行动的两面。只有在拥有新人性之时,旧人性才能被治死。使徒保罗没有说,这个『脱去』是一劳永逸的事,只是在一个理想的意识上可以这样说(参西三9f,这地方的脱去是过去的行动;弗四22f.也有可能是指一件过去的事,而不是命令)。简言之,它是一个过程,成圣的过程。 弗四 22ff.这段平行经文,也敦促人脱去从前行为上的旧人与从前的生活方式。所举的例子,如谎言、生气、偷窃、闲懒、污秽的言语等等,都是态度与行为的有趣组合。这意思是说,这类行为不属于新人的素质,它们是完全相悖的类型。此外有一句具有特色的话,就是使圣灵担忧的话题(弗四3O),它的意思是:凡拥有新人性的,若仍继续表现出上述的恶行,就是在使圣灵担忧。只有藉着内在的圣灵才能有这新人的品格。因此,拥有新人性的人必须在重回旧人生活的旧路上,对圣灵的感动和提醒保持高度的警觉。 〖 希伯来书 〗 令人惊讶的是,希伯来书很少提到与基督联合或在基督里的话。它几乎全部都是客观地谈到基督过去『为我们』所作的,以及如今仍在『为我们』作的,而不是提到『在我们里面』的。的确,在这种思想的领域里,本书作者与保罗之间有显著的不同。来三14提到基督徒(就是那些将起初信心坚持到底的)在基督里『有分』(metachoi)。有人争论这段话是否和保罗的『在基督里』的意思一样。这段经文,是在表明基督和他子民之间的密切关系。三6说:我们是『他的家』,有属格的意思。因此,我们若把三14解释成与基督『联合』的意味,那就更符合文脉的意义了(因metachoi的属格带有和七十士译本和通俗希腊文属格相同的意思)。 当我们在保罗与希伯来书之间划出一道分野线时,并不是说两者是对立的。我们足可认为,两位作者各自对付自己所面对的不同问题。在人寻求神的进路上,希伯来书把重点摆在敬拜者在神那里有位辩护者,使他得以与神亲近的这事实上。Metachoi这同样的字汇在六 4再次出现,提到那些尝过天恩滋味『又于圣灵有分』的人(也是属格genetive)。这点与保罗的『在圣灵里』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也没有神秘性的暗示。这似乎是说,那些拥有圣灵的人,也被圣灵所拥有。另一处且唯一和保罗内住概念一样的,是在希伯来书结束,求神装备读者,藉着耶稣基督在他们心里行他所喜悦的事的祈祷中(来十三21)。不过,此处经文是在强调行为而不是内住。 〖 新约其他书卷 〗 在彼得书信中,虽然彼前五14的结束问安里,有『你们在基督里的人」字样,但保罗『在基督里』的套语却付诸阙如。另一处出现这种语式的唯一地方是彼前五1O,彼得在此提到神『在基督里』召他们得享他永远的荣耀(这里的公式是凭籍用法),与彼前三16指『那诬赖你们在基督里有好品行的人』(意思即基督徒)所说的话。 彼得后书未提及住在基督里或基督住在我们里面的话。我们已提过(见上文恩典段),有人认为彼后一4有原自希腊吸收神性的意念。然而我们发现,人的神化概念在彼得后书根本找不到支持地方,新约其他部分也没有。这与保罗『在基督里』的概念全然不同,他从未有什么神化的意思。在彼后的经文中,与神的性情有分是和世界的败坏相对立的。这似乎是说,信徒不再有分于世界的败坏,而是有分于从神而来的性情。或许认为彼后是使用异教的术语,然后把他转化成基督教架构有意义的概念来得更合理些。犹太书1节有『在父神里蒙爱』和『为耶稣基督保守』的句子,但这不是指神秘性的联合。启示录也没有在表面上提到这种概念,但全书可见基督和他子民的亲近。不过,信徒在基督里联合的概念是从缺的。 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到,住在基督里或在他里面几乎完全出现在约翰与保罗的文献中。由于这点是最深邃的神学反映,那就无怪乎与基督联合的这种意念显得如此突出。这提供了我们对早期基督徒追求成圣的了解,下文将再讨论。 在这些书信里,都有保罗对『脱去』意念的痕迹。希伯来书表明有些事必须避免,却没有特别胪列道德上的清单。对成圣的追求(见下段),意含现今存在的不完全。属灵的运动员需『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来十二1)。同样『脱去』的意念,也在雅一21出现:『你们要脱去一切的污秽和盈余的邪恶』。彼得警告基督徒,不要再『从人的情欲,只从神的旨意(彼前四2),接着就列出不可再犯的邪恶清单。 我们在启六11也看到『披戴』的意思,在那里圣徒呼吁伸冤,便有白衣赐给他们;这词也同样用于十九8的新娘。这些地方的『披戴』(或『穿上』)并未和『脱去』相连,但却有更深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