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下一章 |
四、死亡的概念
自古以来,人类始终不断地在猜测人死后是否还有生命,但因证据不足,一直都是个谜。不过最近我们已收集到大量的资料,足以证明和使我们相信,人死后有生命。尽管如此,“死亡”一词仍是不太容易理解的,因为它和生相对,是从有变无,很难用简单的定义加以说明。 什么是死亡?我们知道,却回答不出来,这点即便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难以解释。还有,对死亡和死亡阶段的争论,以及何时才可以停止对已死病人的抢救,这些大家都有着不同的意见。临床死亡是指心跳、呼吸停止;生物死亡是指一切组织退化失去功能;法律上的死亡,是指对一切有效的复苏抢救都不产生反应而言。虽然生物性的死亡是肉体生存的结束,但人类始终期望着永生。因此我们当从圣经中寻找死亡的定义,这定义就是“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雅各书2:26) 想用科学来证明死后有生命是不可能的,除非我们能使一具已腐烂的尸体复活。不过据我所知;圣经上曾有使死人复活的记载。例如:以利亚救活寡妇的儿子(列王纪上17:17-24)和书念女人的儿子(列王纪下4:32),以及以利沙的骸骨使死人复活(列王纪下13:20)。在新约圣经里,主耶稣亲自救活过三个人,他们是睚鲁的女儿(马可福音5:21-24)拿因城里寡妇的儿子(路加福音7:11-15),和拉撒路(约翰福音11:1-44)。每一个星期天基督徒聚会,就是纪念耶稣死后三日又复活。 有许多报告指出,当人死的那一霎间,灵魂离开人体;在一些可逆性死亡中,当人复苏时,灵魂又进入人体;至于不可逆性死亡,除了圣经中曾记载的复活之外,灵魂从未重入身体,这就证明了圣经希伯来书九章二十七节讲的:“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同时也说明了,那些经历过复苏抢救后又复活的人,为什么没有受过审判的报告。至于某些复苏病人不相信死后有审判,“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哥林多后书11:14) 无论如何,我们认为在死亡之门以外,还有另外的生命,这可以用一些事例来加以说明。下面是一位经过复苏抢救后重获生命的病人的自述: “我记得我的头部先出来,然后我漂浮到屋角,我的妻子在哭,我企图告诉她我在这里,没有事,但她不看我,也没有一个人注意我。我经过两个医生,向下看我的身体,衣服已经被火烧毁,脸则是一团烧焦脱落的皮。医生在问:“机器调到四百没有?”然后他把两个连接着电线的金属片放在我胸上,我看见我的身体在跳动,就在那时,我知道我已回到自己的躯体内,我的胸部就象被骡子踢了一样的痛,真不如刚才的那种滋味好受,当时的情节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信死后有生命已是相当普遍的事,有的人经过研究指出,在人类历史上,人多多少少都相信死后有一种东西存在。圣经上说,当人被造好以后,神把对永生的渴求放入每一个人心中:“……又将永生安置在人心里。”(传道书3:11)就象飞鸟、鲸鱼以及其他动物,能准确的寻找它们的归宿处一样,永生的盼望已在人的心中根深蒂固,从而使人类世世代代地寻求他们的创造者。 没有圣经之前 数千年前,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信奉死后有生命存在。有些人把死者与花同埋,并认为死亡是一个值得庆祝的重大时刻——是从一个世界到另一个世界。《埃及死亡之书》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记载死亡的书,它收集了许多祷文,和指导人另一个世界应如何做。 最先提出灵魂不死这个概念的是埃及人,当人死了,他们就把死人的尸体仔细地包裹和给他穿戴整齐,然后洒上香料,随同他平常用的装饰品、生活用品、食物及武器等等一齐埋葬。因他们认为坟墓代表了未来的家,活着地位越高的,他的墓地就越大。例如法老的金字塔这些世界上著名的古迹,就足以说明当时的人深信人死后有生命。埃及人的死亡史册写于公元前二千五百年,而那些坟墓的建造,则比此书还早一千年。正如大多数人一样,埃及人认为死亡是生命的间断,而不是终结。 西藏人的死亡史册虽到公元后八世纪才出现,但上面却记载了许多世纪以前,东方人对死后生命的信念。书中不仅描述了死亡的礼仪,而且详细地叙述了肉体死后,灵魂的不同阶段,根据书中的记载,人死后就舍弃了他的躯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发光”的身体,这身体可以在瞬间穿越墙壁,自由自在通行无阻。他可以看到他的亲戚、朋友在为他准备丧事和哀悼他,这个新释放的灵魂感觉很敏锐,他可以看见其他的灵魂,或者可以遇见一种给他平安和满足感的“亮光”。但最终,他要按照他生前的所作所为接受审判。还有书中也论及了不少,有关灵魂的其他旅程和死亡步骤。 巴比伦人对死后的生命也有记载。他们相信死后复活、审判和惩罚,并将盛着食物和饮水的器皿与死者同葬。如果是男人,他们多半再埋上他谋生的工具;与女人同埋的则是梳子和化妆品。 波斯人认为,灵魂离开身体后要来到收集人的桥呆三日,在那里善灵和恶灵会斗法,抢夺这个人的灵。如果善灵得胜,这个人就会坐上一艘被歌声缭绕的船;如果恶灵得胜,那个人就会进到深渊里。 希腊人比世界所有民族的认识深了一步,他们相信死亡仅是人体的死亡,而灵魂将不死。希腊诗人芬得斯(Findas)认为,有些灵魂能重回地上成为聪明的人。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Plato)也认为,人死亡时灵魂从身体中分离,他可以自由活动,可以与其他分别已久的亲戚、朋友的灵魂相遇谈话。他们这些活动都是在一个光明的环境中进行的,但最后灵魂要受审,在那一时刻,他过去所做的一切都将呈现在他面前。 著名的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Socrates)也有相似的论点。谈到他自己的死亡时,他说他的灵魂将要到一个象是看不见的、圣洁的、永生的地方,他要在那里与神共度永生。当有人问他死后希望安葬在什么地方的时候,苏格拉底用他不朽的话语做了回答,“假若你能捉到我,你就埋我。”这说明了他将不存在于他的身体内。记得在《文坛》一书中,柏拉图描写了一个叫珥(Er)的士兵,在战场上死亡的情形。他看见自己的身体被放在火葬时烧的柴上,他相信他的灵魂已离开了身体,正在一个屏障或是“通道”的地方。这是一个从今生前往另一生命的通道,在那里,灵魂将按其在世上的表现,接受神的审判。有的灵魂将看见一束照着天堂入口的亮光,而有的则被扔进地狱。珥没有接受审判,他又回到自己的身体里,随后他就在柴堆上醒过来,并且能叙述这个惊奇的故事。接着柏拉图告诫他的读者说:“我奉劝各位,谨遵天示,追求公义和美德。要知道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所以我们能面对临到我们的各样好事或坏事。” 与柏拉图同一时代的希腊学者丢西斯(Thucydides),曾描述过卜鲁布尼逊战争(Peloponnesian War),他讲到波勒哥斯(Pericles)为第一次因战争死亡的雅典士兵所致的颂词中,没有提到有关永生的问题,不过波勒哥斯认为,为国牺牲的士兵的精神是不朽的,因为国家的利益就是生存的目的。 在共产主义的国家里,也有同样的信念。在克里姆林宫的墙外,成千上万的人列队瞻仰列宁的遗体。因为他是他们国家的创始人,是他们心中的“神”,他的尸体被保存得很好,如同活人一样。 其他的意见 有关死后生命的记载。世界各地的记载虽然不一样,但都大同小异。在中非洲的一些民族中,他们也承认死后有灵魂,寡妇要时常呆在坟墓旁边,看守她丈夫离去的灵魂。 美国的印地安人也与埃及人一样,相信死后有生命,他们把弓箭与死者一同埋在坟墓里,以便他们在来世游猎时使用。 印度人相信有天堂,在那里的河旁有珍珠、花草和优美动听的音乐,并且充满了欢乐和愉快。 佛教徒大部分的教派均认为死后有美丽的乐园,他们说生命在那里很快乐,并且是无穷无尽的,他们不承认有地狱的存在,但到达那乐园要经过好几次投胎才能成功。 回教徒相信死后去的乐园,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好,但必须信奉真主,否则就到不了那美好快乐之地。 下面让我引用,生在耶稣之前的罗马哲学家卡图(Cato)的一首诗,作为人类对永生信念的总结: “一定是这样,柏拉图你说的对: 正如人类以耶稣的降生作为公元前、公元后的界限,历史和哲学的辩论也以它为分水岭。基督教文化对死亡和永恒的看法,虽与古人的看法相距不远,却补足了那失落的一环——就是造物主以人的形状向被造之物自我启示。 在大概主后一百七十七年,里昂主教爱任纽(Irenaeus)曾讲到,当人死后,灵魂虽脱离了身体却仍然存在,他用新约圣经来说明,一个人是由身体、魂和灵组成的。 神——灵魂的创造者指出,得救赎的唯一道路就是通过耶稣基督,而基督徒也都承认灵魂不死这一真理。让我们看哥林多后书五章六至九节,“所以我们时常坦然无惧,并且晓得我们住在身内便与主相离。因我们行事为人是凭着信心,不是凭着眼见。我们坦然无惧,是更愿意离开身体与主同住。所以无论是住在身内,离开身外,我们立了志向要得主的喜悦。”同样,保罗也在腓立比书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节说,“但我在肉身活着,若成就我工夫的果子,我就不知道该挑选什么。我正在两难之间,情愿离世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 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当所有的病人述说他们从一个生命转到另一个生命时,不管是美好的还是恶劣的,他们多半是在一个被屏障隔着的,不能进入的地方遇见他们所亲爱的人。有些时候,他们能看到一团光,这光可以是代表一个十分明亮的地方,也可以是天使;而他们所见的魔鬼以及其种类则多半被形容为是属黑暗的。不过,我们得记着,一切描述不管是“好的”或是“坏的”,都受这些病人自己的文化背境影响,而我们如何对待他们的描述,也将受我们对圣经真理的理解和个人信念的影响。 要看见才相信 保罗在圣经中写得很清楚,基督徒是被耶稣从罪恶和死亡中解救出来的。“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一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服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我真是苦啊,谁能叫我脱离那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这样看来,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了。”(罗马书7:22-25) 如果我们象基督徒一样,被耶稣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为什么大多数的人还如此憎恶死亡呢?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体验了现在的生命(人性的、自然的),了解它的真实性;而对另一个生命(超自然的)却看不见,也没有实践过。所以我们要用信心去接受神在圣经中的应许。除非我们相信神,借着主耶稣在他里面重生,否则我们是很难不惧怕死亡的。 正如找到了一块挪亚方舟的木头(注一),即可帮助印证圣经中关于洪水的记载。现在,我们有一些见证——即那些死了,经过抢救而又活过来的人,讲到另一个生命的经历,证明了的确有“乐土”和“苦难之地”,那么,圣经所说的应该是真实的吧?如果圣经不单是一本历史书,而且也是千真万确的真理,而耶稣从一个不可逆的、完全性的生物性死亡中复活过来,那就是可信的第一手资料! 大多数的人是看见才相信,就象我们不买我们没见过的货品;但我们却会买那些我们的朋友曾用过的货品。所以当人们问我,“你自己没有亲自去过那里,如何能知道死后有生命呢?”我只好用费城的史杜化医生(Dr.Stover)的话回答:“没有,我没有去过那里,但我有一位亲密的朋友——耶稣基督,祂曾去过那里。我只是把祂的经历复述给你听吧!” (注一:挪亚是圣经的人物。圣经记载神曾因人犯罪,降下四十昼夜的洪水,淹没地球。挪亚在神指示下做了方舟(大船),结果全家得平安。) 两个没解决的矛盾 对于生和死这两个未解之谜,人类一直在寻找答案。但是由于知识、经验和五官的感觉是那样的有限,与神比较,人就象个昆虫一样。虽然人生活在世上如同沧海一粟,但是,他却以为自己通晓万事。下面是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医生,在使一个病人暂时复苏后的一段叙述: 当病人复苏过来之后,没有人知道他为什么那样的沮丧。他告诉我他在寻求生命以外的东西,我虽不明白,但我必须听他说,因为那晚我是被叫到他在比华利山的家中出诊。我到达那里时,发现他躺在地板上,嘴边有枪弹穿过的痕迹。经过我的抢救,有一段时间他的神志比较清醒,我问他痛不痛,他摇了摇头,我告诉他我要努力抢救他,他点头表示同意。不过他在临死之前这样说:“我吓坏了,不要叫我再回到地狱中去,我现在看见了它。”有一点很遗憾,就是我不知道他看见了什么。 我们看不见那不死的灵魂从人死后的身体中出来,就认为灵魂不存在。但我们得知道,我们了解真实的能力,是被我们的五官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所限。 有关灵魂的一些看法 如果我们没见到它,我们会说它不存在,但纵然我们看到,我们仍会不明白“……因为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了解。”(马太福音13:13)这曾是我不能理解的问题之一。 很多有临床死亡经历的人,曾看见他们与自己死了的躯体分离和成为灵魂的形状,他们也很奇怪,为什么我们听不见他们对我们讲的话如前所述,他们不理解为何在屋里的人,都只望着那已死的躯体而看不见“真正”的他们——即那已‘离开”躯体的人——他们可以看见屋里的每一个人和听到他们讲话,但是屋里的人对他们却看不见,听不到。显而易见,在现实生活中,你我对于这个属灵世界是“盲目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一个死亡了的躯体,就认为占有这躯体的人已经死了。而事实上,这个“人”已经脱离了无生命的躯体,继续生存着。 所罗门在传道书十二章七节,叙述了一个信徒对死后躯体归土的概念:“尘土仍归于地,灵仍归于赐灵的神。”生命从一种形态转化到另一种形态,就如同毛毛虫蜕变成蝴蝶那样,是从普通的到美丽的,和从在地上受束缚的,到那无限制的境界。 圣经中的创世记这样讲,“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世记2:7)因此西方悼词中的“尘归尘,土归土”就是从这段经文出来的。科学屹今还未能对人的起源和终局提出完满的答案,而圣经却对这方面有很清楚的说明。躯体老了,腐朽了,回到尘土中去,但神创造的灵魂却永远生存。圣经中的但以理书曾提及,复活时我们的身体将从泥土中再生:“睡在尘埃中的,必有多人复醒,其中有得永生的,有受羞辱永远被憎恶的。智慧人必发光,如同天上的光,那使多人归义的,必发光如星,直到永永远远。”(但以理书12:2-3)另外以赛亚书也有一段关于复活的记载。“死人要复活,尸首要兴起,睡在尘埃的啊,要醒起歌唱。因你的甘露好像菜蔬上的甘露,地也要交出死人来。”(以赛亚书26:19) 当然,这些章节是叙述人死后,躯体与灵魂分开,以及复活时灵魂与新身体再结合,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的情况。所以旧约多讲到复活,新约多谈及永生。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六至八章,强调了基督徒死后灵魂的所在之处,“从躯体中消失,而与神同在。”耶稣曾对那在十字架上悔改了的强盗说,祂将与他同在天堂,其日期不是下周或明年,而是“今天”(路加福音23:43)。1 人赤裸裸的死去,纵然殡仪馆的商人以最巧妙的手法,也不能使它吸引人。死后的身体成了一个空壳——原先活生生的细胞原浆质,变成了一个冷无生命的东西,并且等待着回到它原来的尘土中去。死亡从来就不徇任何人的情面,在它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无论我们愿意付出什么代价,都不能要求减缓。总而言之,每一个人都在它的掌管之中。 似乎是个很矛盾的事情,那些生活过得有意义的人,反而比混日子的人不怕死。如果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无意义的,那么死也将是空虚和无意义的,从生到死我们都不会损失什么。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岁月过得很快,而我们在世上的日子是短暂的。保罗曾提醒我们,“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罗马书13:11-12)另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圣经章节,也强调了人生的短促,若不好好的抓紧和使用,你将要后悔。 诗篇九十篇这样写道: 约伯也说过: 令人鼓舞的是,基督教的道理是多讲生命而少谈死亡,因为没有任何东西会比一个人的生命更为重要。想到人的死亡,就当明白应如何好好的去生活。当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主角)在说“是与不是”(to be or not to be)时,他正在徘徊思索生死两难这个问题。同样,圣经中最古旧的一卷书,约伯记的作者约伯也有这个疑问:“人若死了,岂能再活?”(约伯记14:14)但是,他用以下的话回答了他自己的问题:“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我自己要见祂,亲眼要看祂,并不象外人,我的心肠在我里面消灭了。”(约伯记19:25-27)
作为一个基督徒,死虽有可怕的一面,但我们可因那确信可得的得胜生命而接受它,因为耶稣曾去过那里,而战胜了一切死亡,并应许赐给我们死后一个新的生命。“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约翰福音14:19) | ||
上一章 | 返回目录 | 下一章 |